泰州市是水运大市,辖区航道里程长、等级高、辖区交界情况复杂,水上执法是一体化智慧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针对当前水上执法针对“感知基础差,智能程度低”、“违章识别难,执法取证难”、“管控手段少、威慑力不足”等问题,泰州交通执法支队以“一体化+智慧执法+信用监管”建设为要求,结合本地水上执法特色,于2023年在引江河航段试点建设水上电子卡口系统,成功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“口袋式流域化”水上执法管理新模式。此举有效保障了辖区水域的通航安全和绿色环保。
一、实施策略
组建专业团队,深入剖析业务场景。执法支队抽调业务骨干,以集中办公方式开展水上综合执法业务梳理,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感知基础薄弱、智能程度低、违章识别难、执法取证难、管控手段少、威慑力不足等问题,归纳出六大业务建设目标,构思六大业务创新场景包含电子巡航、水上防污、通航安全、重点监管、精准检查及联合执法。
构建协同机制,实现数据共享。依托省级水上执法电子卡口平台,统一汇聚、分析、应用前端数据,实现指挥中心与一线执法力量的数据同步共享,推动业务协作流程重塑,完善业务协同机制,实现执法管理模式从被动式、应急式向主动式、预防式的转变。
试点先行,推广有序,风险可控。在辖区支线航道选取通航流量大、航行情况复杂的引江河口作为水上电子卡口建设示范点,验证水上电子卡口对执法业务监管的实际赋能。按照“把住两头、管住中间,流域化监管”的建设思路,以引江河全线为辖区航道示范线,增设两处电子卡口点位,构建“一点一线一面”示范区。制定详细的资金筹措和分配计划,确保投资风险可控。
二、试点成果显著
抓细节,确保水域航行安全。通过电子卡口实现感知抓拍、身份识别、特征分析和异常预警等功能,自动预警船舶AIS未开、船名不规范、散货船未封仓、未穿救生衣和未按规定悬挂国旗等显性违章行为,提升通航水域的安全管控水平,尤其保障危化品船舶全流域重点跟踪监管,极大提升辖区通航安全。
重方法,提高执法作业效率。基于电子卡口构建船舶全息画像和历史通航行为数据,对辖区内在航船舶的航行安全风险进行精准评估。结合船舶分级赋码的差异化检查策略,有效缓解日常通航船舶流量大与执法人员承载力不足的矛盾,提升执法人员工作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。
强举措,维护水域生态环保。通过接入船e行等系统数据,识别预警超时未排放污染物的船舶。结合电子卡口对船舶航次载重状态、货种状态进行分析,融合进出港报告信息,分析异常船舶,有效遏制非法排污行为,维护水域生态绿色环保。
三、未来工作方向
执法支队将依托省水上执法电子卡口平台,持续深化业务创新场景,充分挖掘电子卡口系统功能。同时,整理和归纳装备操作流程,形成操作指南,为执法操作人员提供新型执法装备的详细指导和操作流程,奠定装备有效应用和推广的基础。